服务热线
15650282386
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工程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农村生活污水设备工程所需的污水处理设备及设施运行维护项目,集中式污水处理设备及设施运行维护工程。
2、设计依据及规范
2.1设计依据
现场调研资料
2.2设计规范、规程、标准、图集及技术标准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
《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9-2011)
《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 20221-2006)
《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T/CECS 122-2020)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污水处理实用技术汇编》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 3462-2020)
3、进出水水质
水质指标 | CODcr | SS | NH3-N |
设计进水水质(mg/L) | ≤300 | ≤100 | ≤30 |
设计出水水质(mg/L) | ≤60 | ≤20 | ≤8(15) |
4、处理流程
生活污水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达标排放 污泥、浮渣定期清排外运
*注:定期清理污泥,外运处置
5、工艺设计总说明
工程工艺设计说明如下:
污水经前端管网收集,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流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固定填料缺氧槽→生物接触氧化槽→沉淀槽→消毒槽)。
5、2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设计说明
(1)固定填料缺氧池
固定填料缺氧池主要作用为将有机物水解、酸化和甲烷化,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提供反硝化所需的碳源,利用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并有利于后续的处理。缺氧池后端使用气体提推技术,平衡后端生化系统的液位,具有一定的缓冲功效。
(2)生物接触氧化池
依靠曝气池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进而形成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和附着生长的生物膜,主要通过在好氧环境下微生物对有机物及氨氮的降解,使污水得到净化。
(4)沉淀槽
沉淀槽对前端生化反应区产生的老化悬浮污泥进行进一步净化沉淀。
(5)消毒槽
消毒槽可以进一步净化污水,对污水中的病菌及治病污染物进一步消除。
6、工程说明
6.1本套图纸尺寸单位除标高以米计外,其余均以毫米计,所注管道标高除特别说明外,均指管中心标高。
6.2本套图纸采用相对标高,以室外地坪标高为%%P0.00,污水处理设施位置详见各污水管网施工图。
6.3管道试压及闭水试验
(1)压力管道在安装后,应进行压力试验;在压力试验前应先进行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外观试验,试验要求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的要求。
(2)排水管道应进行闭水试验,闭水试验要求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的相关规定。
6.4设备防腐
本工程水下电机及设备防腐按供货商提供的技术要求进行。
7、环境保护
施工运行过程中倡导文明施工,需注意环境保护,做好施工节能及现场废物处理,制定废物处置和运输计划,减少扬尘,做好施工噪声的控制。
8、施工安全
8.1施工中在特殊地质、较深沟槽、施工难度较大及施工危险度较大处,如高空作业时等须做好安全保护工作,做好施工安全保障措施,保证人员人身安全,各项施工安全工作应符合《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的要求。
8.2施工中对于基坑开挖后的堆土需保证安全堆放,避免堆土塌方等安全事故发生。
8.3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现状地下设施,如有破坏请按原样恢复。
9、运行管理
9.1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本处理工艺和设施的运行要求和技术指标。
9.2系统全自动运行,如发现系统运行不正常时,应及时处理或上报有关维修部门。
9.3本系统正常工作环境温度应在5~40℃范围内,环境温度低于0℃时,停止运行时必须放掉系统内的存水,以免结冰。
9.4系统机电设备应定期检修,具体做法参照生产厂家提供的设备操作手册。
9.5本设计的进水必须是化粪池出水,餐饮污水需进行隔油处理后方可进入本处里系统;
注意工业污水及含农药等有毒有害废水不得直接排入本系统。
10、其他未尽事宜,按照现行有关规定、规范执行。
更多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相关资料,可关注公司网站(tjjcsn.com)!